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今天公众对经济发展的认同感越来越和福利与社会保障有

发布时间:Thursday 9th of May 2024 03:40:55 PM 来源:乐鱼彩票 作者:乐鱼官网最新版下载 点击量: 59次 字号:[ ]  [我要打印][关闭] 视力保护色:

  【编者按】2024年1月22日,《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(2023-2027年)》发布,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、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。在刚刚庆祝完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10周年不久,该政策的推出引发广泛关注。

  几乎在同时,金融监管总局宣布,近期一段时间,中国已经推出了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的措施,取消了银行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,外国资本可以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%的股权,金融业的相关限制措施目前已经完全清零,等等。

  凡此种种,都是对海内外所谓“中国改革结束”论、“中国闭关锁国”论的有力回应。本期【问诊2024中国经济】,我们邀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,聚焦改革开放进行时,为高质量发展破题。

  1月16日晚餐时间,在上海虹口区一家西餐厅,观察者网专访了刚刚在附近上完课的张军教授。我们谈及改革开放45周年,上海浦东开发开放,热播剧《繁花》,以及当下中国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面对不同于45年前的改革开放新挑战时,如何破局。

  观察者网:当前中国经济处在一个转折时期,似乎内忧外患困难重重,但是我们回头去过去四十五年走过的路,可能更加不容易。您一直以来对改革开放的进程高度关注,也撰写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开放的书籍。从经济学家的眼光看,哪些改革,或者什么样的瞬间让您觉得“好悬”,“还好我们走对了,选对了”?

  张军:现在回头看,我觉得中国就是抓住了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,简单地说,真的就是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

  想象一下那个时候,百废待兴;再次被,然后又复出。他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、很务实的。反复讲的一些话现在大家觉得耳熟能详,但在当时的环境下,是非常了不起的,没有人敢那么说。比如,“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”,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、“不发展经济,不改善人民生活,只能是死路一条”;再比如,“不管黑猫白猫,抓住老鼠就是好猫”、“对内经济搞活,对外经济开放”,等等。

  在此之前,对所有新生事物都要问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,把姓社姓资看得比吃饭还重要。我在《改变中国: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》(以下简称“《改变中国》”)中讲到地方农业制度变革时提到一个细节,1980年安徽万里即将进京担任副总理前夕,有位农口的老干部要到安徽调查包产到户的事,与万里有过一段争论。农口的老领导认为包产到户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,万里问,“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,你要什么”?老干部说,“我要社会主义”;万里回答说,“我要群众!”

  所以,在这种所谓大是大非问题上,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超越了姓资姓社的先验问题,他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我认为,的最大贡献就是扫清了我们的思想障碍,解放了思想,从而解放了生产力。正因为这样,我们国家才能够走上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之路。

  中国当时面对的一个思想障碍就是,资本主义的东西,社会主义能不能用?在计划经济时代,中国处在比较封闭的状态,跟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没有什么贸易往来,更没有投资,无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、技术和市场来帮助发展我们自己的经济。而在国内搞计划经济,限制了市场交易行为,也压制了底层的活力和创造力。

  为什么觉得向发达国家对外开放那么重要?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,中国高层掀起了出国潮。去了日本和新马泰,这些地方充分利用外资进行经济发展的经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  我在《改变中国》中也特别写到,到新加坡后,李光耀向介绍了外商投资对新加坡的好处。新加坡几乎没有什么资源,1960年代独立的时候贫穷不堪,为什么就能够发展起来?很重要的就是开放市场、利用外资,利用外国的技术,也就是善于借用外力来发展自己。

  这就有了后来的国家计委和外贸部的《港澳经济贸易考察报告》,以及后来的深圳、珠海、厦门、汕头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。1982年,特区成立三年,成就斐然。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批评,认为社会主义改造30年后,允许外资进入中国并投机倒把,这是,等等。

  后来小平和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就去南方调研,调研下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,“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”。因此,党中央很快就决定再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。1987年,为了解决外汇短缺,国务院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政策思路,向中央建议,决定扩大开放的范围,140个市、县纳入沿海经济开放区,并决定在这些地区大力吸引外资,搞合资企业,让外资带着技术带着资本进来,鼓励发展“大进大出,两头在外,参与国际大循环”的出口加工产业。这就是后来我们常说的“沿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“的来历。

  虽然1980年深圳特区就成立了,并且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在广东和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省份展开,但直到1988年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来之后,特别是1992年小平南巡以后,开放政策才有更大的突破,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才开始北上,涵盖整个东部沿海,就不仅只有广东福建了,长三角地区和渤海湾地区也融入开放大潮了。

  《观察者网》:通常我们说“八十年代看深圳,九十年代看浦东”,最近大热的电视剧《繁花》也对浦东开发开放不久的1993-1994年上海浓墨重彩,大家从这部剧里看到了1990年代先富起来的一批中国人的拼劲,也看到了陆家嘴建设中的东方明珠。浦东的开发开放意义重大,从经济学家的角度,意义在哪里?

  张军:意义我想就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样本,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为什么说地方是政策创新的策源地。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有很多,可能最重要的就是地方政府始终扮演了政策创新主体的角色,这是分权,特别是财政分权的产物。为了经济发展,地方要面对和解决实际的问题,不得不设法去突破原来的体制约束和政策瓶颈。

  讲到上海的浦东开发开放,必须要回到1990年。从1988-1994连续七个春节,是在上海过的。1990年他在上海过年的时候,就和时任上海市委、市长谈到浦东开发开放的问题。

  透过人民网发布的一篇《揭秘:如何力排众议扶持“黑马”》,我们能够了解到其中一些细节。当时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报告已经出来了,但是由于同志不久前由上海市委出任中央总,为了避嫌,不敢上报。

  于是,决定亲自去做工作,他对中央的领导说,“我本来是不管事的,我现在要说话,上海要开放。”

  在的亲自敦促之下,4月18日,总理亲自到上海宣布浦东开发开放的决定。与深圳如火如荼的改革相比,当时的上海落后了:整个城市也没有什么活力,浦西灰蒙蒙的,浦东还是农田。现在高楼林立的魔都与当时的情况相比,真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  上海浦东开发办公室是1990年5月3日挂牌,办公室选在浦东大道141号。为什么选这个地方?担任浦东开发办主任的夏克强后来解释说,这个号码谐音就是“一是一,二是二”,指的是我们说话算数。

  我在《改变中国》中,专门有一章写了浦东的开发,还是非常精彩的。浦东开放领导小组成立之后,上海市相关领导先去南方4个经济特区和7个沿海开放城市考察取经。考察带来的启示是,帮助浦东在政策上施行所谓的“三为主”政策,即,三资企业为主、以出口为主、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主;此外,上海也意识到还要培育市场体系,建立和完善包括证券、资金、技术、房地产、劳务、生产资料等要素市场,使得要素市场能够在浦东聚集,产生巨大的市场能量。

  浦东开发开放,中央就给政策,不给钱,如何筹资,让地方自己去动脑筋。浦东开发资金需求量很大,如何解决融资问题,变成一个很现实的难题。早在1980年代,上海借鉴香港经验,在土地批租制上所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,在浦东开发开放中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
  上海当时的土地批租,是通过组建政府的开发公司进行的。具体做法是,政府规范土地一级市场、放开土地二级市场,形成“资金空转,批租实转,成片开发”的开发模式。

  “资金空转,批租实转”的含义是,先由市财政局按土地出让价格开出支票给开发公司,作为政府对企业的资本投入并由工商局验证;开发公司再将支票背书付给市土地局签订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合同,并同样经工商局验证;市土地局出让土地使用权后,从开发公司所得的背书支票再全部上交市财政局;市财政局将土地收入的4‰归中央,上交给国家财政。这样财政投入只是拨款凭证,空转了一圈又回到财政,是空转;但是土地则实际上是到了开发公司手里,这是实转。

  与划拨土地不能有偿转让不同,空转到手的土地,能够在国有公司开发之后,进入土地二级市场,通过以地合资、以地集股、以地抵押和以地招商等方式,与国内外金融资本、社会资本相结合,大规模筹集资金。

  因为当时土地批租的法律还不完善。为了合规,上海就搞出了这么一个“土地空转”的做法。土地批租制度后来日渐成熟,成为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工具。

  后来,有一些经济学家,包括我个人都总结说,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分权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。

  观察者网:回顾中国45年改革开放奇迹,很多学者曾经探讨过“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”?有些学者说做对了价格,有的说做对了产权,有的说做对了激励,您怎么看?

  张军:我认为还是做对了激励。有了激励,地方就有动力去改革,价格也好,产权也好,都是改革的产物。这些新的制度出来,为的是促进经济增长,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闲置的资源很多:土地闲置,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;劳动力闲置,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困在农村等等,必须要有一套新的制度可以驱动这些资源,创造收入和财富。

  所以那时候无论改革还是开放,最重要的就是要能让经济更快增长,也许一开始不可能面面俱到,设计好全局的方案,但按照的说法,为何不让一部分地区先行一步动起来呢?条件好的,区位有利的沿海地区可以先行开放。

  你可能会说,没有资金怎么盘活这些闲置资源,所以要开放啊,我们就准许和吸引海外华人和外国人来中国投资,他们会带来资金、带来技术,带来订单,他们在中国投资设厂,这样就盘活了我们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。

  1980年代后期,特别是小平南巡讲话之后,中国在吸引外资过程中,探索出一条比较务实的做法。外资进中国,有两种类型,一是做加工出口的,完全出口导向,最初以三来一补的方式,后来逐步升级;另一类是跟中国本土企业合资建厂,提升我们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,但以内销为主。那时候国内市场是靠关税保护着的,但我们通过合资企业方式可以给他们开放内销市场,不过我们有一个要求,就是合资企业所用的中间品零部件,要在规定时间里逐步实现本土化。

 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以“市场换技术”,现在来看,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。要不然,如果我一开始就全部开放市场,允许发达国家的东西进来,我们原来自己的企业可能大部分都会垮掉。

  就这样,在改革开放过程中,实际上外资一方面推动了我们外向型经济部门的发展,促进了出口,挣得了外汇。另一方。


乐鱼官网登录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