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建党百年华诞基建工程兵为深圳增光添彩

发布时间:Sunday 8th of September 2024 08:35:45 AM 来源:乐鱼彩票 作者:乐鱼官网最新版下载 点击量: 50次 字号:[ ]  [我要打印][关闭] 视力保护色:

  原标题:党的百年华诞,基建工程兵为深圳添彩来源:深圳特区报 2021年08月10日 版次:A05

  图为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“在党的旗帜下前进——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”,其中,根据基建工程兵早期建设深圳的照片,制作的数名战士挥锤撬石的群雕。

  《解放军报》6月25日发表解辛平长文《军旗永远跟着党旗走——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(下)》,其中写到了基建工程兵二万人集体转业、建设深圳的事迹。

  ■ 段亚兵庆祝中国党百年华诞时分,深圳基建工程兵老兵们分外高兴和激动,因为中央的一些媒体和单位,连续宣传报道这支队伍建设深圳的事迹,让老兵们喜出望外、奔走相告。40多年前,春暖花开时,基建工程兵两万官兵挥师南下到荒原一片、荆棘丛生的深圳拓荒,其事迹至今被人们记着,能不让人高兴和激动吗?对诸多临门喜事,容笔者慢慢道来。6月25日,《解放军报》头版发表解辛平长文《军旗永远跟着党旗走——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(下)》,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话:“基建工程兵,人民军队序列中一个远去的称谓。1979年底,一批基建工程兵从冰天雪地的东北鞍山,来到南海边上一座小渔村。到了1982年冬天,几乎每天都有一列军列开进深圳。两万基建工程兵奉命南下,吹响了特区建设的冲锋号。转眼进入改革开放的第5个年头。在许多官兵看来,忙碌完这一次大会战,接下来又将搭乘军列,启程前往下一个‘战场’。谁也不曾料想,新的命令竟然是就地转业。纵然有万千不舍,官兵们依然选择毫无保留地执行最后一道命令:脱下军装!天若有情,应当见证:这支集体转业后的建筑铁军本色不变,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。”军报该文述评中国党百年历史,在有限的篇幅里,竟然讲到了基建工程兵二万人集体转业、建设深圳的事迹。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,发表长文《敢于斗争的鲜明品格——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启示录之“攻坚篇”》。文章选用了深圳基建工程兵老兵周顺斌拍摄的经典图片《升》,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文字:“蔚蓝天空下、建筑脚手架上,一位建设者高举双臂、抬头向天指挥吊车作业;两旁正在建设的高楼拔节生长、直插云霄,阳光洒满希望的热土……这张1984年拍摄于深圳红岭大厦工地的照片《升》,成为那段‘燃烧岁月’的经典场景。‘《升》象征着改革开放给特区带来的升腾希望,饱含着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。’照片拍摄者周顺斌,见证了特区建设之初的艰辛奋斗和由此创造出的一个个新高度”。周顺斌定名为《升》的艺术照片,不仅留下了深圳拓荒的重要场景,而且是深圳摄影作品首次获得全国摄影金奖,破了记录。2019年央视在深圳制作的上,现场展示了这幅照片,并邀请来照片上的主人公——基建工程兵老战士邹洪涛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,让这张照片再次传遍全国。

  6月28日,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“在党的旗帜下前进——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”开展。展场气势宏伟,展览内容丰富,展品制作精美。其中有一些与当年基建工程兵二万官兵挥师南下,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内容。例如,根据基建工程兵早期建设深圳的照片,制作的数名战士挥锤撬石的群雕;深圳早期黄土裸露的工地,干部战士施工场面的图片;军服、背包带、军用水壶、施工工具、防护手套、荣誉奖章和得奖证书等实物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,展馆中滚动播放6分钟的影视资料片,再现了当年深圳基建工程兵二万官兵,在深圳初创时期艰苦安家、艰苦创业、艰苦奋斗的真实场景。该资料节选自几年前由深圳拓荒史研究会拍摄的《基建工程兵在深圳》专题纪录片。为收集老兵们拓荒时期的资料和实物,军博程定飞大校事先专程来到深圳,鼓励大家献出珍贵的收藏品,为办好这次重要展览出力。基建工程兵二万人的内容进入军博大型展览中尚属首次。

  七一前夕,一本关于深圳初创时期的回忆录选编集《拓荒牛的记忆》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。该书的扉页上写着“献给——中国党成立100周年 深圳千千万万的建设者”。该书48万字、58篇文章,其中有老领导作序言、题书名、写文章;更多的是老战士、拓荒者写的回忆录,媒体记者发的文章,摄影者珍藏的图片等。书中作者都称得上是拓荒牛、老黄牛和孺子牛。打开书本,当年拓荒而奋进的景象历历在目,艰苦而温馨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,一人一事的回忆弥足珍贵,燃烧的岁月终生难忘。5月18日《解放军报》刊登了段亚兵《深圳特区拓荒牛》一文。这是解放军报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大特约文章,是解放军报关于深圳二万人的第二次约稿;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,作者应约写作了《春天里,难忘改革开放的拓荒牛》整版文章。两篇文章讲述了深圳基建工程兵二万官兵分别于1979年、1982年陆续调入深圳,集体转业、改编成为市属建筑施工队伍,在深圳开拓垦荒的难忘经历。

  一支队伍融入了南海之滨边陲小镇;一座城市成为纪念改革开放的丰碑。基建工程兵二万人双手建起了这座城市,大家对城市的感情不言而喻。从最早的部队进入深圳算起,至今已有42年。最早的拓荒者们如今多数已经退休,在这座美丽温馨城市里安度晚年。在庆祝党诞生100年的日子里,中央媒体、单位还记得这支部队拓荒的历史,对此大家都说没有想到,有点受宠若惊,倍感光荣自豪。基建工程兵是人民解放军序列里存在时间最短的部队,青春定格于18年;然而又是规模最大的兵种,人数最多时近50万官兵。深圳的二万人只占其中的4%左右。内地战友有人吐槽说:“基建工程兵人数那么多,好像只有深圳的战友贡献最大?”深圳战友听了,因过誉而脸红,因窃喜而微笑。对这一点,其实深圳战友们心里很清楚:不是深圳的战友贡献有多大,而是因为我们来到了深圳。有一句话说得好:如果我能够看得更远一些,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。人们之所以给了深圳二万人更多的称赞,是因为这支队伍乘改革开放的长风来到了鹏城,在深圳经济特区的热土上扎根,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拼搏经受锻炼,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争当排头兵。

  也因此,看到中央媒体和单位对深圳二万人的宣传赞扬,老兵们除了骄傲自豪,感觉更多的是感恩。感恩改革开放改变了祖国大地的面貌;感恩经济特区让我们有机会放飞理想、燃烧,能够将自己的平凡人生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事业联系在一起。此时,本人回想起一段往事。1986年是战友们陷入困境、吃了很多苦头的困难时期。那一年吴启泰与本人合作写了《深圳,二万人的苦痛与尊严》长篇报告文学(刊登于该年《特区文学》第5期首篇),为这支队伍遇到的困难而大声疾呼。时间给出了答案:“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,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”(语)。40年里,深圳二万人经历了艰难的拓荒,品尝了人生的苦痛,维护了军人的尊严。今天,面对中央媒体和单位对深圳拓荒者们的肯定和赞扬,战友们高兴地说,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,感谢深圳给了两万基建工程兵展示人生价值的机会。 编辑:余雪华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乐鱼官网登录app